达梦教育梦想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新用户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12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经典书籍]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

[复制链接]
21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4:24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

【计名探源】 混水摸鱼,原意是,在混浊的水中,鱼晕头转向,乘机摸鱼,可以得到意外的 好处。此计用于军事,是指当 敌人混乱无主时,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。在混乱的水中,鱼儿辩不清方向。在复杂的战争中,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, 这里就有可 乘之机。更多的时候,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,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, 一方主动把水搅浑,一切情况开始复苏起来,然后可借机行事。 唐朝开元年间,契丹叛乱,多次侵犯唐朝。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,平定 契丹 之乱。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,未能攻下。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,派使者到幽州,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,永不 进犯。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,主 动求和,必定有诈。他将计就计,客气地接待了来使。第二天,他派王悔代表朝廷 到 可突干营中宣抚,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。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,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 的一举一动。他发现,契丹众将在对朝 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。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 有矛盾,两人貌合神离,互不服气。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,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,当着李过折的面,假意大 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。李过折听罢,怒火 中烧,说可突干主张反唐,使契丹隐于战乱,人民十分怨恨,并告诉王悔,契丹这 次求和完全是假意,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,不日就要攻打幽州。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,唐军势力浩大,可突干肯定失败。他 说脱离可突干,建功立业,朝廷保证一定 会重用他。李过折果然心动,表示愿意归顺朝廷。王悔任务完成,立即辞别契丹返 回幽州。第二天晚上,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,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。可突干毫元防备,被李过折斩于营中,这一下契丹营 大乱。忠于可突干的大将倪礼召集人马, 与李过折展开激战,杀了李过折。张守圭探得消息,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 的部从。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,契丹军内正在火并,混乱不堪。张守圭乘势发动猛攻,生擒倪礼,大破契丹军。从此,契 丹叛乱被平息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2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4:46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

【计名探源】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:寒蝉在蜕变时,本体脱离皮壳而走,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 头。此计用于军事,是指通过 伪装摆脱敌人,撤退或转移,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。稳住对方,撤退或转移,决不是惊慌失措,消极逃跑,而是保 留形式,抽 走内容,稳定对方,使自己脱离险境,达到己方战略目标,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 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。 三国时期,诸葛亮六出祁山,北伐中原,但一直未能成功,终于在第六次北伐 时,积劳成疾,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。 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, 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。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,在诸葛亮死后,秘 不发丧,对外严密封锁消息。他带着灵柩,秘密率部撤退。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 蜀军。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,雕 了一个木人,羽扇纶巾,稳坐车中。并派杨仪 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,向魏军发动进攻。魏军远望蜀军,军容整齐,旗鼓大张, 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,指挥若定,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,不敢轻举妄动。司马懿 一向知道诸葛亮“诡计多端”,又 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,于是命令部队后撤, 观察蜀军动向。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,马上指挥主力部队,迅速安全转移, 撤回汉中。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,再进兵追击,为时已晚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4:59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

【计名探源】关门捉贼,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、聚而歼之的谋略。如果让敌人 得以脱逃,情况就会十分复杂。 穷追不舍,一怕它拼命反扑,二怕中敌诱兵之计。这里所说的“贼”,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,它的特点是行动诡秘, 出没不定, 行踪难测。它的数量不多,破坏性很大,常会乘我方不备,侵扰我军。所以,对这 种“贼”,不可让其逃跑,而要断他的后路,聚而歼之。当然,此计运用得好,决 不只限于“小贼”,甚至可以围歼敌主力部队。 战国后期,秦国攻 打赵国。秦军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北)受阻。长平守将是赵国 名将廉颇。他见秦军势力强大,不能硬拼,便命令部队坚壁固 守,不与秦军交战。 两军相持四个多月,秦军仍拿不下长平。秦王采纳了范睢的建议,用离间法让赵王怀疑廉颇,赵王中 计,调回廉颇,派赵括为将到长平与秦军作战。赵括到长平后, 完全改变了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,主张与秦军对面决战。秦 将白起故意让赵括尝到 一点甜头,使赵括的军队取得了几次小胜。赵括果然得意忘形,派人到秦营下战书。这下正中白起 的下怀。他分兵几路,指挥形成对赵括军的包围圈。第二天,赵括亲 率四十万大军,来与秦兵决战。秦军与赵军几次交战, 都打输了。赵括志得意满, 哪里知道敌人用的是诱敌之计。他率领大军追赶被打败了的秦军,一直追到秦壁。秦军坚守不 出,赵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了,只得退兵。这时,突然得到消息:自己 的后营已被秦军攻占了,粮道也被秦军截断。秦军已 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来。一连四 十六天,赵军绝粮,士兵杀人相食,赵括只得拼命突围。白起已严密部署,多次击退企图突 围的赵军。最后,赵括中箭身亡,赵军大乱。可惜四十万大军都被秦军杀 戮。这个赵括,就是会“纸上谈兵”,在真正的战 场上,一下子就中了敌军“关门 捉贼”之计,损失四十万大军,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5:15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

【计名探源】 远交近攻,语出《战国策·秦策》:范睢曰:“王不如远并而近攻,得寸,则 王之寸;得尺,亦王之尺 也。”这是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。远交近攻,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,各个击破,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 略性谋略。当实 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,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,而不能 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。为了防止敌方结盟,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,各个 击破。消灭了近敌之后,“远交”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 了。“远交”的目的, 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。战国末期,七雄争霸。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,势力 发展最快。秦昭王开始图谋 吞并六国,独霸中原。公元前270年,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。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 上“远交近 攻”之策,阻秦国攻齐。他说:齐国势力强大,离秦国又很远,攻打齐 国,部队要经过韩、魏两国。军队派少了,难以取 胜;多派军队,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。不如先攻打邻国韩、魏,逐步推进。为了防止齐国与韩、魏结盟,秦 昭王派 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。其后四十余年,秦始皇继续坚持“远交近攻”之策, 远交齐楚,首先攻下韩、魏,然后又从两翼进兵,攻破赵、燕,统一北方;攻破楚 国,平定南方;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。秦始皇征战十年,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 望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5:28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

【计名探源】 假道伐虢:假道,是借路的意思。语出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,与垂棘之壁,假道于 虞以灭虢。”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,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,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,把力量渗透进去。当然, 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,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 信任的,一方往往以“保护”为名,迅速进军,控制其局势,使其丧失 自主权。再 乘机突然袭击,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。春秋时期,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:虞和虢。这两个国家之间 关系不错。 晋如袭虞,虢会出兵救援;晋若攻虢,虞也会出兵相助。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 计。他说,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,必须要离间他们,使他们互不支持。虞国的国君 贪得无厌,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。他建立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 物,屈产良马和 垂棘之壁,送给虞公。献公哪里舍得?荀息说:大王放心,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,等灭了虞国,一切 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?献公依计而行。虞公得到良马美 壁,高兴得嘴都合不扰。 晋国故意在晋、虢边境制造事端,找 到了伐虢的借口。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,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,只得答应。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,这件 事办不得的。虞虢两国,唇齿相依,虢国一亡,唇亡齿寒,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, 虞公却说,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,那才是傻瓜哩!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,攻打虢国,很快就取得了胜利。班师回国时,把劫夺的 财产分了许多 送给虞公。虞公更是大喜过望。晋军大将里克,这时装病,称不能带兵回国,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。虞公毫不怀 疑。几天之后,晋献公亲率 大军前去,虞公出城相迎。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。不一会儿,只见京城中起火,虞 公赶到城外时,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。就这样,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国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5:40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

【计名探源】 偷梁换柱,指用偷换的办法,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,以达蒙混欺骗的目 的。“偷天换日”、“偷龙换 凤”、“调包计”,都是同样的意思。在军事上,联合对敌作战时,反复变动友军阵线,借以调换其兵力,等待友军有机可 乘、一败涂 地之时,将其全部控制。此计归于第五套“并战计”中,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, 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。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、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,所以 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。 秦始皇称帝,自以为江山一统, 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。但是,他自以为身体还 不错,一直没有去立太子,指定接班人。宫庭内,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。 一个是长子扶苏、蒙恬集团,一个是幼子胡亥、赵高集团。扶苏恭顺好仁,为人正 派,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。秦始皇 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,为了锻炼他,派他到著名 将令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。幼子胡亥,早被娇宠坏了,在宦官赵高教唆下,只知 吃喝玩乐。 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第五次南巡,到达平原津(今山东平原县附近), 突然一 病不起。此时,秦始皇 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,于是,连忙召丞相李斯,要李斯传达秘诏,立扶苏为太子。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 赵高。赵高早有野 心,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,故意扣压秘诏,等待时机。几天后,秦始皇在沙 丘平召(今河北广宗县境)驾崩。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,政局动荡,所以秘不发丧。 赵高特此去找李斯,告诉他,皇上赐给扶苏的信,还扣在我这 里。现在,立谁为太 子,我和你就可以决定。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,说,如果扶苏做了皇帝,一定会重用蒙恬, 到那个时候,宰相的位置你坐得稳吗?一席话,说得李斯果然心 动,二人合谋,制造假诏书,赐死扶苏,杀了蒙恬。 赵高 未用一兵一卒,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,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,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,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 了祸根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5:52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

【计名探源】 指桑骂槐,此计的比喻意义应从两方面广为理解。一是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 谋略,“指桑”而“骂槐”, 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。对于弱小的对手,可以警告和利诱的方法,不战而胜。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摄 他。春秋时期, 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,就是运用此计。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,鲁国畏惧, 立即谢罪求和,宋见齐鲁联盟,也只得认输求和。管仲“敲山震虎”,不用大的损 失就使鲁、宋两国臣服。 另外,作为部队的指挥官,必须做到 令行禁止,法令严明。否则,指挥不灵, 令出不行,士兵一盘散沙,怎能打仗!所以,历代名将都特别注意军纪严明。管理部队,刚柔相济,关心和爱护士兵,但决不能有令不从,有禁不止。所以,有时采 用“杀鸡儆猴”的方法,抓住个别坏典 型,从严处理,就可以震慑全军将士。春秋 时期,齐景公任命田禳苴为将,带兵攻打晋、燕联军,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。禳苴 早早到了营中,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。约定时间一到,禳苴就到军 营宣布军令,整顿部队。可是庄贾迟 迟不到,禳苴几次派人催促,直到黄昏时分, 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营门。禳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,禳苴无所谓,只说什么亲 戚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,我总得应醉应醉吧?所以来得迟了。禳苴非常气愤,斥 责他身为国家大臣,负有监军重 任,却只恋自己的小家,不以国家大事为重。庄贾 以为这是区区小事,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,对禳苴的话,不以为然。禳苴当 着全军将士,命令叫来军法官,问:“无故误了时间,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?” 军法官答道:“该斩!”禳 苴即命拿下庄贾。庄贾吓得浑身发抖,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,向齐景公报告情况,请求景公派人救命。全军将士,看到主 将放杀违犯军 令的大臣,个个吓得发抖,谁还再敢不遵将令。这时,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进军 营,拿景公的命令叫禳苴放了庄景。禳苴沉着地应道:“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 他见来使骄狂,便又叫来军法官,问道:“乱在军营跑马,按军 法应当如何处理?” 军法官答道:“该斩。”来使吓得面如土色。禳苴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君王派来的使者,可以不 杀。”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,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。 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。禳苴军纪严明,军队战斗力旺 盛,果然打了不少胜仗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8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6:04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

【计名探源】 假痴不癫,重点在一个“假”字。这里的“假”,意思是伪装。装聋作哑,痴 痴呆呆,而内心里却特别清 醒。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,都算高招。用于政治谋略,就是韬晦之术,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,表面上装疯卖 傻, 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,隐藏自己的才能,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,以免引起政敌的 警觉,专一等待时机,实现自己的抱负。三国时期,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 段故事,就是个典型的例证。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,只是当时力量太 弱,根 本无法与曹操抗衡,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。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,不问世事。一日曹操请他喝酒,席上 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,刘备列了几个名字,都 被曹操否定了。忽然,曹操说道:“天下的英雄,只有我和你两个人!” 一句话说 得刘备惊慌失措,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,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。幸好此时一阵阵炸雷,刘备急忙遮 掩,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。曹操见状,大笑不止, 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,成不了大事,对刘备放松了警觉。后来刘备 摆脱了曹操的 控制,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。此计用在军事上,指的是,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,但故 意不露锋芒, 显得软弱可欺,用以麻痹敌人,骄纵敌人,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。 秦朝末年,匈奴内部政权变动,人心不稳。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,借机向 匈奴勒索。东胡存心挑衅,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。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 胡欺人太 甚,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。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:“给他们吧!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。”匈奴的将 领们都不服气,冒顿却若无其事。东胡见匈奴软弱可 欺,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。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,个个义愤填膺,冒 顿却说:“ 给他们吧,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!”东胡不费吹灰之力,连连得手,料定匈奴软弱,不堪一 击,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。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得 的。不久之后,胡东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,这荒原属 于匈奴的领土。 东胡派使臣去匈奴,要匈奴以此地相赠。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,这荒原又是沓无人烟之地,恐怕只 得答应割让了。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:“千里荒原,沓无 人烟,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,怎可随便让人?”于是,下令集合 部队,进攻东胡。 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,这一下,人人奋勇争先,锐不可挡。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 然发兵攻打自己,所以毫无准备。仓促应战,哪里是匈奴的对 手。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,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9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6:19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

【计名探源】上屋抽梯,有一个典故。后汉末年,刘表偏爱少子刘琮,不喜欢长子刘琦。刘 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,影响到 儿子刘琮的地位,非常嫉恨他。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,多次请教诸葛亮,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。有 一天,刘 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,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,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。 刘琦说:“今日上不至天,下不至地,出君之口,入琦之耳:可以赐教矣!”诸葛 亮见状,无可奈何,便给刘琦讲一个故事。春秋时期,晋献公的妃子 骊姬想谋害晋 献公的两个儿子:申生和重耳。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,只得逃亡国外。申生为人厚道,假尽孝心,侍奉父 王。一日,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,骊姬乘 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。晋献公哪里知道,准备 去吃,骊姬故意 说道,这膳食从外面送来,最好让人先尝尝看。于是命左右侍从尝一尝,刚刚尝一点,侍从倒地而死。晋 献公大怒,大骂申生不孝,阴谋弑父夺位,决定要杀申生。 申生闻讯,也不作申辩,自刎身亡。诸葛亮对刘琦说:“申生在 内而亡,重耳在外 而安。”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,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(今湖北武昌西), 避开了后母,终于免 遭陷害。 刘琦引诱诸葛亮“上屋”,是为了求他指点,“抽梯”,是断其后路,也就是 打消诸葛亮的顾虑。此计用在军事 上,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,然后截断敌人援兵,以便将敌围歼 的谋略。这种诱敌之计,自有其高明之处。敌人一般不是那 么容易上当的,所以, 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“梯子”,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。等敌人“上楼”,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“口 袋”之后即可拆掉“梯子”,围歼敌人。 安放梯子,有很大学问,对性贪之敌,则以利诱之;对情骄之敌,则以示我方 之 弱以惑之;对莽撞无谋之敌,则设下埋仗以使其中计。总之,要根据情况,巧妙地安放梯子,致敌中计。 《孙子兵法》中 最早出现“去梯”之说。《孙子·九地篇》:“帅兴之期,如 登高而去其梯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队伍置于有进无退 之地,破斧沉舟,迫使士兵同敌人决一死战。 如果将上面两层意思结合起来运用,真是相当厉害的谋略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0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6:31 | 只看该作者

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

【计名探源】 树上开花,是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,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, 做得和真花一样,不仔细去 看,真假难辩。此计用在军事上,指的是:自己的力量比较小,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,使自己的阵营显 得强大,也就 是说,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。无人不知张飞是一员猛将, 而他却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大将。刘备起兵之初,与曹操交战,多次失利。刘表死后, 刘备在荆州,势孤力弱。这时曹操领兵南下,直达宛城。刘备 荒忙率荆州军民退守 江陵。由于老百姓跟着撤退的人太多,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。曹兵追到当阳,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 仗,刘备败退,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。刘备只得 狼狈败退,令张飞断后,阻截追兵。 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 兵,怎敌得过曹操的大队人马?那张飞临危不惧,临阵不慌,顿时心生一计。他命令所率的二三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, 砍下树枝,绑在 马后,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。张飞一人骑着黑马,横着丈二长矛,威风凛凛站 在长板坡的桥上。追兵 赶到,见张飞独自骑马横矛站在桥中,好生奇怪,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 飞扬。追击的曹兵马上停止前进,以为树林之中定 有伏兵。张飞只带二三十名骑兵, 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,让刘备和荆州军民顺利撤退,靠的就是这“树上开花”一计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1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6:44 | 只看该作者

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

【计名探源】 反客为主,用在军事上,是指在战争中,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,争取掌握战争 主动权的谋略。尽量想办法钻 空子,插脚进去,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。抓住有利时机,兼并或者控制他人。古人使用本计,多是对于盟友的。 往往是借援 助盟军的机会,先站稳脚跟,然后步步为营,取而代之。 袁绍和韩馥,应当是一对盟友,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。后来,袁绍势力渐 渐强大,总想不断扩张。他屯兵河内,缺少粮草,十分犯愁。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 后,主动派人 送去粮草,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。 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,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。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,决定夺粮仓 冀州。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,袁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,马上下手, 实施他的锦囊妙计。 他首先给公孙瓒写了一封 信,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。公孙瓒早就想找个由头攻占冀州,这个建议,正中下怀,他立即下令,准备发兵攻打冀州。 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,说:公孙瓒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,冀州难以自保。 袁绍过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吗?最近你不是还给他送过粮草吗?你何不联合袁绍,对 付公孙瓒呢?让袁绍进城,冀州不就保住了吗? 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,这 位请来的客人,表面上尊重韩馥,实际上 他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。这时,韩馥清楚地知道,他这个“主”已被“客”取而代之了。为了保全性命,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去 了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2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7:02 | 只看该作者

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

【计名探源】 美人计,语出《六韬·文伐》:“养其乱臣以迷之,进美女淫声以惑之。”意思是,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 的敌方,要使用“糖衣炮弹”,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,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,然后再行攻取。就象本计正文所 说,对兵力 强大的敌人,要制服它的将帅;对于足智多谋的将帅,要设法去腐蚀他,将帅斗志 衰退,部队肯定士气消沉,就失去了作战能力。利用多种手段,攻其弱点,己方就 能顺势保存实力,由弱变强。 前面曾讲到春秋时吴越之战,勾践先 败于夫差。吴王夫差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 里服劳役,借以羞辱他。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面前插躬屈膝,百般逢迎,骗取了夫差的信任,终于放他回到越国。后来越国趁火打劫,终于消灭了吴国,逼得夫差拔 剑自刎。 那所趁之“火”是怎样烧起来 的呢?原来勾践成功地使用了“美人计”。 勾践被释回越国之后,卧薪尝胆,不忘雪耻。吴国强大,靠武力,越国不能取胜。越大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:“高飞之鸟,死于美食,深泉之鱼,死于芳饵。要 想复国雪耻,应投其所好,衰其斗志,这 样,可置夫差于死地。”于是夫差挑选了 两名绝代佳人:西施、郑旦,送给夫差,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。夫差认为勾践已被他臣服,所以一点也不加怀疑。夫差整日与美人饮酒作乐,连大臣伍子胥的 劝谏也完全听不进去。后来,吴王进攻齐 国,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,借以表示 忠心,麻痹夫差。吴国打胜之后,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。夫差贪恋女色,一天 比一天厉害,根本不想过问政事。伍子胥力谏无效,反被 逼自尽。勾践看在眼里,喜在心中。公元前482年,吴国大旱,勾 践乘夫差北上会 盟之时,突出奇兵伐吴,吴国终于被越所灭,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7:15 | 只看该作者

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

【计名探源】 空城计,这是一种心理战术。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,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 内空虚,就是所谓“虚者虚 之”。敌方产生怀疑,更会犹豫不前,就是所谓“疑中生疑”。敌人怕城内有埋伏,怕陷进埋伏圈内。但这是悬而又悬的 “险策”。使用 此计的关键,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特征。诸葛亮使用 空城计解围,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特点才敢出此险策。诸葛亮 的空城计名闻天下,其实,早在春秋时期,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 出色战例。 春秋时期,楚国的令尹(宰相)公子元,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,非常想占有 漂亮的嫂子文夫人。他用各种方 法去讨好,文夫人却无动于衷。于是他想建立功业, 显显自己的能耐,此以讨得文夫人的欢心。公元前666年,公子元亲率 兵车六百乘,浩浩荡荡,攻打郑国。 楚国大军一路 连下几城,直逼郑国国都。郑国国力较弱,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,无法 抵挡楚军的 进犯。郑国危在旦夕,群臣慌乱,有的主张纳款请和,有的主张拼一死战,有的主张 固守待援。这几种主张都 难解国之危。上卿叔詹说:“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。固守 待援,倒是可取的方案。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,而今有难,齐国会出兵相助。只是 空谈固守,恐怕也难守住。公子元伐郑,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,讨好文夫人。他一 定急于求成,又特别害 怕失败。我有一计,可退楚军。”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,在城内作了安排。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,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 卒。令店铺照常开门,百姓往来如常,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。大开城门,放 下吊桥,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。 楚军先锋到 达郑国都城城下,见此情景,心里起了怀疑,莫非城中有了埋伏,诱我中计?不敢妄动,等待公子元。公子元赶到城下,也 觉得好生奇怪。他率众到 城外高地了望,见城中确实空虚,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旌旗甲士。公子元认 为其中有诈,不可贸然进攻,先进城探听虚实,于是按兵不动。 这时,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,已联合鲁、宋两国发兵救郑。公子元闻 报,知 道三国兵到,楚军定不能胜,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,还是赶快撤退为妙。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,于是 下令全军连夜撤走,人衔枚,马裹蹄,不出一点声 响。所有营寨都不拆走,旌旗照旧飘扬。 第二天清晨,叔詹登城一望, 说道:“楚军已经撤走。”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,不信已经撤军。叔詹说:“如果营中有人,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 呢?他也 用空城计欺骗了我,急忙撤兵了。”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7:29 | 只看该作者

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

【计名探源】 反间计,原文的大意是说:在疑阵中再布疑阵,使敌内部自生矛盾,我方就可 万无一失。说得更通俗一些, 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。在战争中,双方使用间谍,是十分常见的。《孙子兵法》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 用,认为将 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。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,不可靠鬼神,也不可靠 经验,“必取于人,知敌之情者也。”这里的“人”,就是间谍。《孙子兵法》专 门有一篇《用间篇》,指出有五种间谍。利用敌方乡里的普通人作间 谍,叫因间; 收买敌方官吏作间谍,叫内间;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,叫反间;故意制造和泄露假情况给敌 方间谍,叫死间;派人去敌方侦察,再回来报告情况,叫 生间。唐代杜牧解释反间计特别清楚,他说:“敌有间来窥我,我 必先知之,或厚 赂诱之,反为我所用;或佯为不觉,示以伪情而纵之,则敌人之间,反为我用也。” 三国时期,赤壁大战 前夕,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、张允, 就是个有名的例子。 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,准备渡过长 江,占据南方。当时,孙刘联合抗曹,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。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七兵组成,善于马战,可不善于水 战。正好有两个精通水 战的降将蔡瑁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。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,优待有加。一次东吴主帅周 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摆阵,井井有条,十分在行,心中大惊。他想 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。 曹操一贯爱才,他知道周 瑜年轻有为,是个军事奇才,很想拉拢他。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周窗好友,愿意过江劝降。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 服周瑜。 周瑜见蒋干过江,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。他热情款待蒋干,酒席筵上, 周瑜让众将作陪,炫耀武力,并规定只叙友情,不谈军事,堵住了蒋干的嘴巴。 周瑜倦装大醉,约蒋干周床共眠。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,心中不 安, 哪里能够入睡。他偷偷下床,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。他偷看了信,原来是蔡瑁、张允写来,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,击 败曹操。这时,周瑜说着梦话,翻了翻身子,吓 得蒋干连忙上床。过了一会儿,忽然有人要见周瑜,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, 还装作 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。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,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,听不清楚,只听见提到蒋、张二人。于是 蒋干对蔡、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。 他连夜赶回曹营,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,曹操顿时火起,杀了蔡 瑁、张 允。等曹操冷静下来,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,但也无可奈何了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7:41 | 只看该作者

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

【计名探源】 苦肉计:人们都不愿意伤害自己,如果说被别人伤害,这肯定是真的。己方如 果以假当真,敌方肯定信而不 疑。这样才能使苦肉之计得以成功。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作法的离间计,运用此计,“自害”是真,“他害”是假,以真乱 假。己方要 造成内部矛盾激化的假象,再派人装作受到迫害,借机钻到敌人心脏中去进行间谍 活动。 周瑜打黄盖—— 一 个愿打,一个愿挨。这已是尽人皆知的故事了。 两人事先 商量好了,假戏真作,自家人打自家人,骗过曹操,诈降成功, 火烧了曹操八十三 万兵马。 春秋时期,吴王阖闾杀了吴王僚,夺得王位。他十分惧怕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为父报仇。庆忌正 在卫国扩大势力,准备攻打齐国,夺取王位。 阖闾整日提心吊胆,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设法除掉庆忌。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一 个智勇双全的勇士,名叫要离。阖闾见要离矮小瘦弱,说道:“庆忌人高马大,勇力过人,如何杀得了他?”要离说:“刺 杀庆忌,要靠智不靠力。只要能接近他, 事情就好办。”阖闾说:“庆忌对吴国防范最严,怎么能够接近他呢?”要离说: “只要大王砍断我的右臂,杀掉我的妻子,我就能取信于庆忌。”阖闾不肯答应。要离说:“为国亡家,为主残身,我心甘 情愿。” 吴都忽然流言四起:阖闾弑君篡位,是无道昏君。吴王下令追查,原来流言是 要离散布的。阖闾下令捉了要离和 他的妻子,要离当面大骂昏王。阖闾假借追查同谋,未杀要离只是斩断了他的右臂,把他夫妻二人送进监狱。 几天后,伍 子胥让狱卒放松看管,让要离乘机逃走。阖闾听说要离逃跑,就杀 了他的妻子。 这件事不断传遍吴国,邻近的国家也都知道了。要离逃到卫国,求见庆忌,要 求庆忌为他报断臂杀妻之仇,庆忌接纳了他。 要离果然接近了庆忌,他劝说庆忌伐 吴。要离成了庆忌的贴身亲信。庆忌乘船 向吴国进发,要离乘庆忌没有防备,从背后从矛尽力刺去,刺穿了胸膛。庆忌的卫士要捉拿要离。庆忌说:“敢杀我的也是个勇士,放他走吧!”庆忌因失血过多而 死。 要离完成了刺杀庆忌的任务,家毁 身残,也自刎而死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9:34 | 只看该作者

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

【计名探源】 连环计,指多计并用,计计相连,环环相扣,一计累敌,一计攻敌,任何强敌, 无攻不破。此计正文的意思 是如果敌方力量强大,就不要硬拼,要用计使其自相钳制,借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。巧妙地运用谋略,就如有天神相助。 此计的关键是要使敌人“自累”,就是指互相钳制,背上包袱,使其行动不自 由。这样,就给围歼敌人创造良好条件。赤 壁大战时,周瑜巧用反间,让曹操误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、张允,又让庞统 向曹操献上锁船之计,又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。 三计连环,打得曹操大败而逃。 在“反间计”那一章里,我们讲了周瑜让曹操误杀蔡、张二将之事,曹操后悔莫及,更要 命的是曹营再也没有熟悉水战的将领了。 东吴老将黄盖见曹操水寨船只一个挨一个,又无得力指挥,建议周瑜用火攻曹 军,并主动提出,自己愿去诈降,趁曹操不备,放火烧船。周瑜说:“此计甚好,只是将军去诈降,曹贼肯定生疑。”黄盖 说:“何不使用苦肉计?”周瑜说:“那 样,将军会吃大苦。”黄盖说:“为了击败曹贼,我甘愿受苦。” 第二日,周瑜 为从将在营中议事。黄盖当从顶撞周瑜,骂周瑜不识时务,并极力主张投降曹操。周瑜大怒,下令推出斩首。众将苦苦求 情:“老将军功劳卓著, 请免一死。”周瑜说:“死罪既免,活罪难逃。”命令重打一百军棍,打得黄盖鲜 血淋漓。黄盖 私下派人送信曹操,大骂周瑜,表示一定寻找机会前去降曹。曹操派人打 听,黄盖确实受刑,现正在养伤。他将信将疑,于 是,派蒋干现次过江察看虚实。 周瑜这次见了蒋干,指责他盗书逃跑,坏了东吴的大事。这次过江,又有什么打算?周瑜 说:“莫怪我不念旧情,先请你住到西山,等我大破曹军之后再说。” 把蒋干给软禁起来了。其实,周瑜想再次利用这个过 于自作聪明的呆子,所以名为 软禁,实际上又在诱他上钩。一日,蒋干心中烦闷,在山间闲逛。忽然听到从一间茅屋中传 出琅琅书声。蒋 干进屋一看,见一隐士正在读兵法,攀谈之后,知道此人是名士庞统。他说,周瑜 年轻自负,难以容人,所以隐居在山里。蒋干果然又自作聪明,劝庞统投奔曹操, 夸耀曹操最重视人才,先生此去,定得重用。庞统应允,并偷偷 把蒋干引到江边僻 静处,坐一小船,悄悄驶向曹营。蒋干哪里会想到又中周瑜一计!原来庞统早与周瑜谋划,故意向曹操 献锁船之 计,让周瑜火攻之计更显神效。 曹操得了庞统,十分欢喜,言谈之中,很佩服庞统的学问。他们巡视了各营寨,曹操请庞统提提意见。庞统说:“北方兵士不习水战,在风浪中颠簸,肯定受不了, 怎能与周瑜决战?”曹操问:“先生有 何妙计?”庞统说:“曹军兵多船众,数倍 于东吴,不愁不胜。为了克服北方兵士的弱点,何不将船连锁起来,平平稳稳,如 在陆地之上。”曹操果然依计而行,将士们都十分满意。 一日,黄盖在快舰上满载油、柴、硫、硝等引火物资,遮得严 严实实,他们按 事先与曹操联系的信号,插上青牙旗,飞速渡江诈降。这日刮起东南风,正是周瑜他们选定的好日子。曹 营官兵,见是黄盖投降的船只,并不防备,忽然间,黄盖的 船上火势熊熊,直冲曹营。风助火势,火乘风威,曹营水寨的大 船一个连着一个, 想分也分不开,一齐着火,越烧越旺。周瑜早已准备快船,驶向曹营,只杀得曹操数十万人马一败涂 地。曹操本人仓皇逃命,捡了一条性命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9-19 17:19:42 | 只看该作者

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

【计名探源】 走为上,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,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,避开强敌, 寻找战机,以退为进。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。 这句话,出自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为上计。”其实, 我国战争史上,早就有 “走为上”计运用得十分精彩的例子。 春秋初期,楚国日益强盛,楚将子玉率师攻晋。楚国还助迫陈、蔡、郑、许四个小 国出兵,配合楚军作战。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,明知晋楚之战迟 早不可避免。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曹国进 发,晋文公闻讯,分析了形势。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,楚强晋弱,其势汹汹,他决定暂后退,避其锋芒。对外假意 说道:“ 当年我被迫逃亡,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。我曾与他有约定,将来如我返回晋国, 愿意两国修好。如果迫不得已,两国交兵,我定先退避三舍。现在,子玉伐我,我 当实行诺言,先退三舍。(古时一舍为三十里。)” 他撤退九十里, 已到晋国边界城濮,仗着临黄河,靠太行山,足以御敌。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。 子玉率部追到城濮,晋文公早 已严阵以待。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、中、右三军, 以右军最薄弱,右军前头为陈、蔡士兵,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,并无斗志。子玉命 令左右军先进,中军继之。楚右军直扑晋军,晋军忽然又撤退,陈、蔡军的将官以 为晋军惧怕,又要逃跑,就 紧追不舍。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,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。陈、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,吓得乱蹦乱跳,转头就跑,骑 兵哪里控制得 住。楚右军大败。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、蔡军士,向子玉报捷:“右师已胜,元帅 赶快进兵。”子玉登车一望,晋军后方烟尘蔽天,他大笑道:“晋军不堪一击。” 其实,这是晋军诱敌之计,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,来往奔跑,故意 弄得烟尘蔽日, 制造假象。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。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,往后撤退。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内,又 遭歼灭。等子玉率中军赶到,晋军三军合力,已把子玉团团 围住。子玉这才发现,右军、左军都已被歼,自己已陷重围,急 令突围。虽然他在 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,逃得逃命,但部队丧亡惨重,只得悻悻回国。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,都 不是消极逃跑,而是主动退却,寻找或制造 战机。所以,“走”,是上策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8#
发表于 2012-10-31 13:59:29 | 只看该作者
完全支持你,大家都会顶你












服装批发厂家直销 121fz.com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9#
发表于 2012-11-30 15:30:11 | 只看该作者
说的不错!   

www.centureus-cn.com












森图瑞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  
森图瑞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www.centureus-cn.com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新用户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达梦教育 ( 津ICP备17009943号-1 )

分享到:
达梦教育官方微信平台
欢迎关注达梦教育官网微信平台
扫一扫,达梦课程免费学

GMT+8, 2024-9-23 02:47 , Processed in 0.109375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达梦教育 www.admway.com

© 2012-2020 Dream Education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