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: 前天一个朋友在QQ上和我说道一个事情,要对账对方不理,做的账缺少原始单据,造成财务报表也无法出具。问我如何处理,我当时的回答是可以直接反映给领导,让领导来处理(因为我知道这事他是处理不了的,所以没有和对方说自己去处理,正常的处理方式是自己先去和相关部门的人员沟通,无效后反映上级处理),结果对方的回答是这事已经发生很多次了,也反映了,不想去说了,觉得在这里做得心累,在这个公司已经工作四年多,想努力改变,但觉得无力了,问我怎么办?
说实话在几年前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也会是这种处理方法,既然我改变不了那我就不去处理了。今天上午也有一个朋友和我反映到类似的事情,关于其他部门不配合财务工作,造成有些工作无法开展,问我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没? 这些问题如果让我来处理,我也是一样,但是我不会去像上面那个朋友那样去抱怨,认为自己不可能改变,就放弃,我会去先去评估下这个事情,先去处理,如果自己处理不好,找相关人员也没法处理,那么就有可能是环境的问题了。我改变不了环境,那我就只能改变自己,要么忍、要么狠、要么走。
二、我的思考: 在回来的路上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,就是对方的这种情况要如何破解,因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,财务很多时候在做事时是一鼓作气,再而衰三而竭,由以前对很多事情要求这要求逐步衍化成我懒得操这份心了,你们爱咋弄咋弄,我装作不知道。这是一种处事方法但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,既然这样那样如何处理呢,想了很久没有找到答案,后面是在睡觉前突然灵光一闪,想到了在2014年的1月份在论坛上看过武学东老师写的一篇帖子,里面就介绍了一个心理学名词“习得性无助”,当时我看到这个名词时也觉得很欣奇,毕竟又长见识了,后面看了下具体的内容,看得有些后背发凉呀,原来自己也有这种情况,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,并且在后面的工作或生活中有意识的调整。
三、什么是习得性无助: 为了更好的了解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是什么,特地百度了下,“习得性无助”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,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,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,只要蜂音器一响,就给以难受的电击,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,多次实验后,蜂音器一响,在给电击前,先把笼门打开,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,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,这就是习得性无助。
相关的试验有很多,如玻璃杯里的跳蚤,马戏团的大象等都是在陈述一个事情,就是当我们想去做一个事情时,通过努力尝试后发现没有出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自暴自弃,认命了,也不想去做了。严重的就会破罐子破摔。其实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思维的限制,阻碍我们不敢去想,不敢去做,怕这怕那,认为自己不可能。
四、如何破解习得性无助怪圈: 既然知道习得性无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不利,那如何破解呢?人不能一味的活在自己的牢笼中,必须想办法去打破,在此分享几个我自己的方法: 1.相信有可能,尝试去调整:就像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讲到了一个朋友和我讲的真实案例,一个初中毕业的90后,在工厂流水线干了8年多,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狭窄,但通过他的哥哥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她打造成了都市白领,每天出入写字楼,从事软件测试工作,还找了一个高富帅的男朋友,简直是一个现实版的灰姑娘故事。 拿我自身的经历来说,我在13年的时候当时也是处于低谷状态,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颈,执行力很弱,有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动力不足,有点迷失方向了,那时在网络中找到了达梦教育,学习了梦想成真训练营课程,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,提高了执行力,并且在那时意识到了人脉的重要性,主动的走出去,结识财务同仁,也是在那时我也开始去煅炼我的写作能力,到现在自己的人脉圈子也逐渐打开了,写作能力也大大的提升等。
2.多去觉察自己,了解自己的起心动念:这里介绍二种觉察的方法一是定时觉察,二是随时觉察。定时觉察是每天在固定的几个时间去觉察自己,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,思想意念等,随时觉察是说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去觉察,当然这个是需要不断训练才可以的,觉察要带着不批判的态度去做,不去否定自己,只是如实观照而已。
3.多去尝试多总结: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步到位的,就像经常在论坛上看到有些朋友和我说道,我也想写,但是我有想法写不出来呀,就像茶壶里煮饺子—倒不出来。其实我以前也是一样,不会写,是后面通过读书和看别人的帖子,去尝试去写,写得多了就会写了。所以我在给别人的建议时也是这么写的,不会写没关系,哪怕写一句话也行,慢慢的去增加,一段话,一篇,再到长篇,在写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思路的整理,有时写着写着就会有新的火花产生。至于写的内容我的建议就是从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开始写起,可以先写一些工作总结,如对工作中一些事情的看法,尝试去写下来,或是把别人一些好的做法记录下来,或是看了某本书很有感触也可以尝试写下来,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。
说了这么多,最后想说的是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正常现象,我们不要去抗拒它,尝试去接受它,这个其实是我们对现实情况的一个心理回应,透过这个其实是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我们的内心。有时也要尝试去打破自己的舒适区,走出去后会发现会有一个新天地。
|